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贾晓静)“关税不会让美国重新实现工业化。”5月14日,美国彭博社以此为标题刊发文章,建议特朗普政府要想重振制造业,应借鉴中国的经验做法。
文章开门见山称,美国工业已不复往日辉煌,中国工业正蓬勃发展。美国制造业产出至今仍未恢复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峰值水平。在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的双重冲击之下,美国工厂在迅速扩大必需品生产能力方面的不足暴露无遗。波音、英特尔等知名制造商及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不断“受到危机的困扰”,相比之下,中国的领军企业,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和华为等,持续发展壮大。
“对特朗普总统而言,关税被视为‘万能药’,可对朋友、敌人乃至企鹅征税。”文章称,然而,在几乎所有经济学家看来,关税不过是庸医所开的“药方”,非但无益,反而可能会让美国制造商陷入更深重的困境。在全球最大经济体周边筑起贸易壁垒“高墙”,实属错误做法。
“我们在此提出一系列免关税政策建议。”围绕振兴美国制造业,文章向特朗普政府提出了3项建议,包括:深入研究中国的发展策略,包括吸引外资和构建庞大的工业中心网络;探索新的制造范式,在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寻找发展机遇;注意在盟友关系及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方面,维护美国的“优势地位”。
文章直言,中国并非依靠关税将自己打造成世界工厂。相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降低了进口壁垒,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制造业龙头企业。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还运用了标准的产业政策工具,如补贴研发投资,为电动汽车和半导体等战略性行业的制造商提供税收减免和优惠贷款。
文章特别提到,美国应学习中国两项有效经验。
其一,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便大力吸引外资。相比之下,美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文章提到,除了来自盟友国家的公司外,美国也应向中国科技企业敞开大门,阻挠中企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或电池是错误的做法。
其二,美国也应学习中国建立像深圳一样的工业中心。底特律昔日“汽车城”的辉煌已不复存在,硅谷的微处理器生产规模也显著缩减。文章指出,美国公司普遍倾向于分散投资布局,旨在覆盖多个国会选区,以此扩大在华盛顿的政治影响力。然而,政策制定者与企业应当携手共进,致力于打造集中化的产业中心,以促进知识在工人、企业家、投资者及学者之间的自由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