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不忘初心跟党走,
牢记使命立新功。
赓续青春百年志,
踔厉奋发向未来。
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全媒体特别策划《百年芳华 强国有我》。
【第三十五期:张海迪】
她5岁时,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她身残志坚,自学了英、日、德语,翻译了近20万字的外文资料和著作,还自学了医学知识及针灸;她被誉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保尔”、“新雷锋”。她,就是优秀的共青团员——张海迪。
1955年,张海迪出生于山东济南,5岁患上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还只是个孩童的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课程以及大学的专业课程。
15岁时,张海迪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农村,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环境,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时刻想着为身边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在日记里写道:“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她不仅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还克服种种困难自学医学知识,为乡亲无偿治病,受到乡亲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28岁的张海迪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200多万字的作品,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凝聚着张海迪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张海迪以顽强的意志与疾病和困难作斗争,以满腔的热情学习和工作。她以自己的生活历程回答了亿万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1983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以《生命的支柱》为题,报道了共青团员张海迪的感人事迹,在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号召全国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同年3月11日,共青团中央邀请“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到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报告间,她唱了一首八十年代初脍炙人口的金曲《青春多美好》。
“生活呀生活
多么可爱多么可爱
像春天的蓓蕾芬芳多彩
明天的遍地鲜花
遍地的鲜花
要靠着今天的汗水灌溉
……”
1983年,张海迪巡回报告会、事迹展等活动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邓小平同志专门为她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2008年,张海迪当选为中国残联主席,多年来她克服病痛和困难,经常入村入户看望残疾人,帮助解决困难。如今,她脸上依然带着青春的热情,充满自信;她的精神,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党的指引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