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不忘初心跟党走,
牢记使命立新功。
赓续青春百年志,
踔厉奋发向未来。
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全媒体特别策划《百年芳华 强国有我》。
【第十二期:蒋印生】
“海外归来志未酬,风尘仆仆群山头。轮盘日夜无停息,不复山河誓不休。”这是南侨机工第十一大队倪鸿声在1940年写下的诗句。南侨机工,他们中有司机、有技工、有工程师、有商人,他们是一群在抗战中有着“特殊身份”的战士。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的重要港口和公路基本沦陷,滇缅公路成了中国和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国际通道。当时,这条战时“生命线”急缺大批技术娴熟的司机与机修人员。1939年,在爱国华侨的号召下,来自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的3193名青年华侨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抗日。看到招募回国抗战的公告后,出生于印度华侨家庭的蒋印生瞒着家人报名上了船,这位13岁的少年成为了第九批南侨机工之一。
10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南侨机工们带着跳板遇到险路随时铺设,让车轮凌空开过。除此之外,这里蚊虫肆虐、疟疾等疾病高发,而最大的危险是来自日军飞机成群结队地狂轰滥炸。蒋印生回忆说,有一次,一架日军飞机向他们驾驶的车俯冲下来,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倒下,有的驾驶员牺牲了,遗体只能匆匆埋在杂草丛生的公路边,连块墓碑也没有。
从1939年到1942年,南侨机工通过滇缅公路运送军需物资50万吨、汽车15000多辆,以及不计其数的各类民用物资。1000多名南侨机工献出宝贵的生命,滇缅公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位南侨机工牺牲。
英雄不语,功勋永存。如今,“赤子功勋”这四个字镌刻在云南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内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上。南侨机工,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休戚与共、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结束后,幸存的南侨机工有1000多名返回南洋,其余的留在国内,蒋印生就是其中一员。2015年9月3日,88岁的蒋印生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接受采访时他说:“这份褒奖属于所有南侨机工,所有抗战时期的爱国侨胞。”
南侨机工这个群体中,有很多人我们还来不及听到名字,便倒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已经和祖国血脉相融。
时代变迁,但历史不会被忘却;英雄迟暮,但他们的付出会被永远铭记。正如歌中所唱:“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